第2章
這就是遵義會議後,紅軍打的第一個大勝仗:婁山關、遵義戰役。事後,蔣中正在日記中寫道:【此乃剿共以來之奇恥大辱。】
而且,這一仗的勝利,無可置疑地印證了毛澤東令人費解的「毛式思維」確實比所有人都高出一籌。
關於這一點,還會不止一次地出現。
此後,蔣中正開始重新調整部署——他手裡的本錢是紅軍的百倍以上。
他命令中央軍的薛嶽、周渾元,以及曾在土城擊敗紅軍的川軍郭勳祺等,齊頭並進,逼近遵義,並開始修建堡壘群。
「碉堡圍困+大兵圍殲」,這正是國軍第五次圍剿勝利的法寶,是德國軍事顧問馮·西克特(德國陸軍總參謀長)給蔣中正提的建議。
紅軍方面,趁此稍作喘息,立即開始討論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下一步的計劃看起來似乎順理成章:①趁此大勝之際,再次北上(像第一次打土城那樣),過長江進四川;②不行的話,就東進湘西,跟賀龍的紅二、六軍團會師。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實話實說,包括蔣中正在內的所有人正是這麼想的。
之前紅軍不能這麼做,是因為打輸了。現在打贏了,還不趕緊按計劃行事?等啥呢。
但毛澤東再次提出了他獨特的看法。
重點來了,為了這個看法,毛澤東竟然罕見地提出了辭職——因為他的看法直接被大家否決了。
3.眼花繚亂:三渡赤水
1935 年 3 月 10 日,中共中央在遵義縣苟壩村召開會議,討論紅一軍團林彪、聶榮臻提出的破局之道:集中全力攻打喪家之犬——盤踞在打鼓新場(今金沙縣)的黔軍王家烈殘部。
注意,不是要一下子打垮他,而是採用「圍點打援」的辦法,一個個殲滅來援的敵軍——從而打破蔣中正的圍困。
客觀地說,22 歲當軍長,25 歲當軍團長的林彪,那是不折不扣的軍事大咖。此時的他也才 27 歲,但已經身經百戰、戎馬半生。
Advertisement
他和聶帥聯名提出的建議,絕不代表他個人。而是代表一線全體指戰員。
話說,這個建議的分量那是非常重的。
要知道,具體打仗靠誰?不靠毛澤東,也不靠周恩來、朱德,靠的是一線的指戰員。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這就好比一家公司,身在第一線的營銷老總直接向總部提建議。老板必須得重視。否則公司就會出問題。
實事求是地說,沒人能反駁。
包括中共最高領導層的所有人——張聞天、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沒一個反對的。
原因還需要解釋嗎?
一、王家烈早在之前的婁山關已經被我軍打怕、打殘了。兵法有雲: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打仗就是要揀軟柿子捏。
二、打下王家烈所在的打鼓新場(金沙縣),可以獲得更多的物資補給——紅軍萬裡長徵,很多時候就連最基本的彈藥、醫藥都成問題。
補給就是生命,太重要了。
三、順勢圍點打援。對敵軍各個擊破。
否則的話,等國軍把碉堡修好了,兵力湊齊了,就是死路一條。
林彪給出的理由太強大了。強大到與會同志全體通過,不接受任何反駁。
提出反駁的隻有一個人:毛澤東。毛澤東覺得林彪說得完全錯誤。
在大會上,當著幾十位黨內高層,毛澤東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三個字:不能打。打了就輸。
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看著毛澤東,帶著滿臉的問號,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毛澤東回答:因為打了沒用。且不說根據情報,打鼓新場這個地方,敵人已經新修了防御工事,易守難攻。何況敵人可能會派出援軍。就算是打下來,那個地方周圍都是崇山峻嶺,進去容易出來難。
咱們紅軍底子薄,不能跟人家拼消耗,還是要打運動戰。
大家都表示,你說得不對。運動戰固然沒問題,問題是補給難道不重要嗎?
而且,人家林彪說得很明白,現在不尋機殲敵,那等老蔣的碉堡修好了,兵力到位了,那就徹底完蛋了。
第二個問題:不打王家烈,那老毛你說打誰?
毛澤東回答:打周渾元。
所有人一臉蒙,然後異口同聲地表示:你錯了。
原因簡單啊,周渾元是老蔣的中央軍,手上有三個師。戰力比王家烈的黔軍強太多了。
照你說的,放著弱雞王家烈不打,反而去打兵強馬壯的周渾元,這簡直是離譜。這已經違反了最基本的戰場原則——先弱後強。
沒人支持毛澤東。
爭論到最後,毛澤東發火了。他說了一句氣話:「如果你們非要打王家烈,那我不幹了,辭職。」
6 天前(3 月 4 日),毛澤東剛剛被任命為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司令是朱德)。
但,大家不為所動。張聞天說了一句:「少數服從多數,不幹就不幹吧。」毛澤東拂袖而去。
好了,形勢僵住了。
但是,當時還有一個人沒有明確表態。那就是周恩來。
晚上,人到中年的毛澤東收起了情緒,找到了周恩來,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告訴了周。
最終,周恩來被毛澤東說服了。
第二天上午,周恩來又說服了其他人。
於是,進攻王家烈的計劃最終沒有實施。
很快,周恩來拿到了最新的情報——情報顯示,滇軍和中央軍正在趕往王家烈部附近。
也就是說,這一次,蔣校長預判了林彪的預判。如果要按照原計劃攻打王家烈,後果不堪設想。
毛澤東的遠見再次被證明是對的。
3 月 12 日,中共中央再次在遵義苟壩召開會議。會上成立了一個新的機構:三人團。成員: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三人團代表黨中央領導軍委工作。
如果說 2 月 3 日的雞鳴三省會議,明確了毛澤東在黨內的軍事分工,那這次的會議就讓毛澤東站到了戰爭舞臺的中央。
但是,仍然有人不服。好吧,就算你老毛說得對,我們不該打王家烈,那為什麼要打周渾元呢?周渾元比王家烈厲害十倍。
毛澤東解釋了一下:打周渾元,其實不是為了打。那為了什麼?為了走。
所有人又蒙了。
3 月 15 日,紅軍集中兵力,開始攻打位於魯班場(今仁懷市魯班鎮)的周渾元部。戰鬥一開始就進入白熱化。
開玩笑,周渾元的三個師中央軍真不白給。
戰鬥從下午打到傍晚,紅軍沒有優勢可言。與此同時,蔣中正電令川軍、中央軍合圍紅軍。
難道是毛澤東錯了?
毛澤東沒錯。他成功了。
因為紅軍的攻勢太兇猛,所以周渾元不得不全神貫注地防守——於是,他忽視了近在咫尺的茅臺鎮渡口。
於是,3 月 16 日晚,毛澤東指揮紅軍從茅臺鎮渡口再次西渡赤水河,直撲川南和雲南的交界之處,古藺縣。再次甩開了周圍四面八方趕過來的敵人。
這就是四渡赤水中的「三渡赤水」。什麼叫神機妙算?這就是。
這也是毛澤東堅持打周渾元、不打王家烈的關鍵理由——打的目的不是打,而是為了擾敵心神、跳出包圍、下活死棋、尋找生機。
現在,還差一步,就能解開眼下的死局。
4.神來之筆:四渡赤水
三渡赤水之後,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直撲川南和滇北交匯處的重鎮,古藺縣(今泸州下轄縣)。
重慶,正在指揮全局的蔣中正接到軍方電報後,仿佛剎那間醍醐灌頂。他恍然大悟,原來毛澤東的真實意圖從始至終還是向北進入四川啊。
哼哼,不過如此。
於是,他開始調兵遣將,圍堵紅軍。
此時的蔣中正,也許心中隻有一個念頭:不管你們如何閃展騰挪,用盡手段,我隻堅持一條:決不讓你們北上入川,和紅四方面軍會合。
隻要做到這一點,憑爾區區兩三萬殘兵敗將,能掀起什麼大浪?
話說,蔣中正的想法就是傳說中的:它強任它強,清風拂山崗。它橫任它橫,明月照大江。
仗打到這個份上,國軍和共軍的較量,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了毛和蔣的較量。
蔣中正就像一位沉穩至極的國手,正運用取得的巨大優勢,不慌不忙,穩扎穩打。雖然這盤棋到目前為止,他也出過幾個小小紕漏,但他仍然穩持先手。
何況,以大勢而論,他佔據著絕對優勢。隻差最後一步「將軍」而已。
但是,有一點他不知道。就在三渡赤水之前,毛澤東已經想好了下一步棋該怎麼走,還有下下一步棋,以及下下下一步棋……
3 月 19 日,就在紅軍三渡赤水後的第 3 天,毛澤東開始了他真正的表演。
為了迷惑蔣中正,他前後一口氣下出了「六步棋」。注意:這裡面又分為前三步和後三步。虛虛實實,真假難辨。
前三步棋:
第一步:毛澤東命令以一個團的部隊對古藺縣城實施佯攻,作出我軍即將北渡長江入川的姿態;
第二步:以精銳部隊攻擊長江沿線防御的川軍,給已經「恍然大悟」的老蔣加強一下印象:我軍就是要入川;
第三步:大部隊立即掉頭,朝東北方向出發。
前兩步棋是假的,最後一步才是真的。
3 月 21 日夜,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再次掉頭,來到了赤水河的二郎灘渡口,隨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東渡過赤水河, 又回到了貴州境內。
此時,川軍和一部分中央軍正在緊急布防, 防止紅軍北上入川。他們當然會撲空。
這就是「四渡赤水」。
毛澤東成功了。
也就是說,此時的局面危如累卵。隻要一步走錯,就是滿盤皆輸。
「正事」之前的那三步不過是前奏和序曲,最後的這三步棋才是「死中求活」的大招。
第一步: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直撲貴陽——此時,蔣中正求功心切,人在貴陽(為了就近指揮),而貴陽的城防兵力不到兩個團。
老蔣大驚失色, 關心則亂, 立即命令附近的滇軍前來救駕。
第一步棋成功。
第二步:毛澤東命令紅 2 師迅速東進,作出要東入湘西, 跟賀龍會師的假象。
蔣中正再次「恍然大悟」(原來他們不是北上入川,而是要去湖南)。他立即命令軍隊向東追擊和攔截。
中央軍被調走了。
第二步棋成功。
第三步(殺招):
此時,蔣中正的 40 萬大軍第一次露出了致命的破綻:
所以, 雲南空了。雲南的軍隊都被調走了。
1935 年 4 月 9 日, 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的主力,由貴陽方向直撲兵力空虛的雲南,緊接著,以每天 120 裡的驚人速度, 直插昆明。一路上暢通無阻, 如入無人之境。
龍雲驚了。而真正「恍然大悟」的老蔣再次緊急調軍追擊。
不料,毛澤東再次虛晃一槍,掉頭向西北衝去, 渡過了金沙江,進入四川, 將所有敵軍遠遠甩在了背後。
這就是毛澤東的第三步棋,也是終極大招。這裡面的虛實變化,實非常人能夠揣測。
至此, 自 1934 年底被逼到絕境的中央紅軍,終於擺脫了幾十萬國軍的圍追堵截。在川滇黔邊界, 巴掌大的地方,憑借毛澤東無與倫比的智慧,施展「乾坤大挪移」, 實現了渡江北進的戰略目的。
從此海闊任魚躍, 天高任鳥飛。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保存了星星之火,未來可以燎原。
客觀地說,四渡赤水是紅軍歷史上最具生死存亡意義的戰役。同時, 它也是毛澤東一生中的神來之筆。
如果四渡赤水失敗,那中國革命之火將提前熄滅。歷史將被徹底改寫。
毛澤東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驚人的關鍵作用。
他將兵法的最高境界——致人而不致於人,發揮得淋漓盡致:「故我欲戰, 敵雖深溝高壘, 不得不與我戰, 攻其所必救也。」
說白了,四渡赤水比拼的不僅僅是軍事才能,而是戰略眼光、是定力、是智商、是逆商、是靈光一閃。
事實證明, 在以上這些方面,毛澤東的確比當時所有人都技高一籌。
正如後來的黨史所說,毛澤東的地位是歷史形成的。這是一個基本事實。
本文完
熱門推薦

杳杳又遙遙
"我死了三年,隔壁墳的兒子是個富豪。 每次燒紙錢,我都在旁邊偷偷撿錢。 中元節前一天,突然能入他夢。 他問,「幹什麼?」 看著他那張帥氣絕倫的臉,我咽了咽口水。 「能不能給我燒幾個男人啊…..」 男人臉色瞬間黑了,「你還要幾個騷男人?」 「唉?不是... ...」 我急得語無倫次。 他最後無奈嘆息,「要多騷的?」 我說的是這個嗎... ..."

聖女與惡龍
"被趕下了聖女之位後,我成了獻祭給惡龍的新娘。 獻祭儀式啟動時,我的眼前閃過無數彈幕。"

知了
我是夏家遺失在外的女兒。我被找回來 的時候家裡已經有另一個我了。血緣代 替不了陪伴,所以我遭到了排擠。

侯府主母乘風破浪
新婚夜出徵的夫君凱旋,身邊跟著一位女將軍。士兵們笑鬧一團,

裙羅蔽日之狐女出嫁
"龍族要招一狐族女子為妃,這可讓狐狸窩炸了鍋。 「我擅長魅惑,讓我去。」"

招惹清冷學神
"我撩了學校的清冷學神。 後來他用一條金色的鎖鏈扣在我的腳踝上,語氣偏執。 「阿蕪,是你先招惹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