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書名:王女韶華 字數:4264 更新時間:2024-12-30 15:12:23

沐元瑜以為李飛章是在慶壽寺裡呆得不耐煩,跟他爹提出了什麼非分要求,她沒有接信,不管提什麼,也不關她的事。但承恩公已經把信放到了她眼皮底下,她還是下意識低頭一看——


她的瞳孔急速收縮了一下。


“真有此事是不是?”


承恩公的手忽然不抖了,氣息也不急促了,他盯著沐元瑜的表情,向她問出了一句。


這老頭兒不是好人,頭回見面,居然就诓她。


沐元瑜鎮定下來:“國公爺說什麼?晚輩聽不懂。”


李飛章的信上很簡單,隻兩行字一句話:二殿下有意就藩,擇定湖廣,爹你大誤大誤!


望見這句話的一瞬間,沐元瑜忽然明白了許多事。


想下注的不隻有她,承恩公府早有此意,李飛章此前一切看似顛三倒四沒有道理的行為,此時都有了答案。


要說承恩公府這決心,下得可比她狠多了,李飛章根本是不計代價地要跟隨朱謹深,甚至連她的主意都打上了。


真是不能小瞧任何一個人。


不過承恩公府有一個最大的失策,大概是因為始終未能靠近朱謹深的緣故——居然不知道他無意帝位這麼要命的事。


這樣看來,承恩公先前的表現倒也並非全然作態了。


承恩公親切地稱呼她:“賢侄——”


沐元瑜一呆,忙擺手:“國公爺,使不得,這可錯了輩了,晚輩當不起。”


她跟李飛章說話時看著像是平輩論交,那是因他天生一副不靠譜的調調,其實兩個人並不是一輩的,朱謹深管李飛章叫“舅舅”,她要是跟李飛章平了輩,那跟朱謹深又怎麼算?明擺著佔皇子們便宜。

Advertisement


承恩公也反應過來近乎套過頭了,幹咳了一聲,換了稱呼:“——沐世子,你分明知道,又何必跟老頭子打馬虎眼?你我開誠布公地談一談罷。”


沐元瑜才叫他詐了一道,肯跟他坦誠就見鬼了,笑一笑道:“國公爺,殿下們的事,別說晚輩不知道,就是知道,又哪裡好多嘴呢?我隻是受國舅爺之託,來送個信,現在信送到了,晚輩也該告辭了。”


想了想,她還倒打了一耙,“國公爺是殿下們的外家,您知道的事,當然遠比晚輩為多,不知為何倒要來問晚輩,可算問道於盲了。”


承恩公嘆了口氣:“老頭子若真知道,自然不來問你了——沐世子,有些舊日的事,你恐怕是不知道的,所以才會這麼說。這樣罷,我都告訴了你,隻與你換一句準話,如何?”


這準話自然是朱謹深到底是不是決意就藩了。


沐元瑜心中一動,聽承恩公的話音,好似作為大皇子的外家,他曾經與朱謹深發生過什麼嫌隙似的——或者也可能是朱謹治與朱謹深之間,這導致承恩公雖然選了邊站,但朱謹深卻不接受,而且拒他於千裡之外,以至於承恩公這樣的老謀之人,連最基本的脈都摸錯了,搞了個南轅北轍。


——他要是一股腦把注全部壓死在朱謹深那邊,等過兩年朱謹深利落走人就了藩,他這錯隊站的,竹籃打水一場空,真是能把自己嘔出血來。


坦白講,承恩公這個提議還是挺有誘惑力的,能多了解一點朱謹深,對她往後要走的路也有好處,但猶豫了好一會,她還是搖搖頭拒絕了:“國公爺見諒,這應當涉及殿下的私事罷?如果殿下想讓我知道,早晚有一天我會知道;如果殿下不想讓我知道,那麼我也不想背地裡拿條件交換去打聽什麼。假使殿下有一日聽聞,晚輩將無顏以對。”


她並不著急,隻要她在京一日,就是安全的,說好了習學幾年,滇寧王要是想提前召她回去,除非稱病,他敢這麼幹,她就敢忽悠皇帝去要一堆官員太醫什麼的同行——滇寧王已經領教過她偽奏的膽量,短時間內不會糊塗到再來刺激她。


朱謹深的身體是另一重拉長戰線的因素,不管怎麼樣,總得他先看到康復起色的希望,才會有餘力想下一步,否則他不急,他們這些——咳,急又有什麼用?


承恩公在心裡皺了皺眉,這樣沉得住氣,怪道兒子回來說這小孩子厲害。


按說李飛章已經傳了信回來,他未必得再要沐元瑜的肯定,但他已經錯判了一回,不能再錯第二回了。他的想法又與沐元瑜不同,皇子們一日日長大,爭鬥必將日趨尖銳,沒有多少時間留給他犯錯了。


沐元瑜站起躬身拱手:“晚輩不知國公爺想做什麼,但不論要做什麼,我們總都盼著二殿下早日痊愈,這一點上的敬望之心,晚輩想應該都是一樣的罷。”


在下注這件事上,就算他們下的是同一個人,但路線並不一樣,承恩公府明顯是投資,而她的話,打個不那麼恰當的比方,其實近於養成,這是年齡帶給她的獨有優勢,所謂三大鐵之一,一起同過窗嘛。


所以短時間內他們很難有什麼交集合作的機會,歸根結底,核心點在朱謹深身上,他無意,她跟承恩公府打得再火熱也是沒用。


她再度提出了告辭,承恩公再倚老賣老也沒法強留她下來,無奈隻好送客。


**


不管沐元瑜與承恩公府各自懷著怎樣的心思,在保密朱謹深有意就藩這一點上,雙方是達成了心照不宣的高度一致。


不可說,不可說,說了大家隻有散伙。


但兩方都不知道的是,這個主意已經有人打上了。


沈皇後會動這個念頭,其實跟兩方還都有點關系。


華敏知道沐元瑜參李飛章的真實用意是什麼,沈皇後作為幕後的人,自然也知道。那一巴掌還在華敏臉上的同時,掌風也是帶在了她臉上。


雖然並沒有人知道,但她確實感覺到了痛,以及由此而來的焦躁。


事情總是脫離掌控的滋味很不好受。


不能再拖了。


日子往後拖一日,對她就不利一日,因為那意味著朱謹深又多活了一日。


國朝立儲的程序其實是不復雜的,從嫡從長,儲位目前所以在有好幾位皇子的情況下還空懸,最大的原因是朱謹深多病,而他多活一日,他在這方面的缺陷就減弱一點,在朝臣心中的分量就加重一點。


沈皇後現在隻能慶幸自己下手夠早,早早見機給朱謹深蓋了個脾性惡劣的黑章,才算從他身上給己方找補了些優勢回來。


但這不夠,不足以抵消掉他嫡出及排行居上的絕對法理。


如果哪日議儲,哪怕他還剩一口氣,都絕繞不過他。


沈皇後想等朱謹深下一次犯錯,但她沒有等到,她先等到的是他和滇寧王世子“言笑無忌”的信息——朱瑾洵回來告訴她的。


她若繼續這麼幹等下去,到底是朱謹深再次犯錯來的快,還是他和雲南那股軍權勢力徹底勾連在一起來的快?


不乘著朱謹深這回惹怒皇帝一氣將他按下,她還有沒有下一次機會?


沈皇後轉動著手腕上滴翠般的玉镯,下了決心。


作者有話要說: 我丟稿了,好心痛,我是平板在後臺碼,切過去網頁查個詞,再切回來沒有了,整個app程序關掉了,全部重新進,淚奔,趕著回憶了一段,所以今天少點哈——嗯,我知道大家其實也習慣了我的短小→_→


☆、第62章 第 62 章


翌日。


雪後的這一日是難得的晴好天氣,朝陽一早就升起來, 金燦的陽光毫不吝惜地灑落在皇城之上, 宮禁內主道上的雪已差不多掃淨了, 隻有重重屋檐上的積雪還閃爍著晶瑩的光。


沈皇後嚴妝翟衣, 頭戴著九龍四鳳冠,在宮人的簇擁下,踏過幹冷的條石宮道,走進乾清宮內, 向剛下了早朝的皇帝大禮參拜, 進表諫言,請於臘八祭祖日,為諸皇子行冠禮,以慰祖先。


帝後般的這番奏對以飛一般的速度傳到了內閣, 六部, 乃至整個朝堂。


朝臣們聞得此事,皆對沈皇後稱頌不已, 以為“賢後”。


要為皇子們行冠禮這事,打從大皇子朱謹治十五歲起, 朝臣們就開始上書了, 直到如今,吵嚷了好幾年,與皇帝不斷互相博弈。


最起初是請立太子,那時朝臣們尚不知朱謹治腦有疾的事,隻隱約聽說長皇子不太聰明——不太聰明有什麼呢?本朝立長從來優於立賢, 長隻有一個標準,人人都看得到,賢可扳扯的花樣就太多了,易使龍子相爭,國朝不穩,所以歷代以來在明面上的規矩幾乎都以長嫡為先。


皇帝當時被逼到沒有辦法,隻能將一直藏於深宮的朱謹治拉出來在幾個九卿重臣面前亮了亮相,重臣們都驚異沉默了——不聰明和傻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聰明無非庸碌,弄個晉惠帝上臺,那是等著重演八王之亂。


重臣們消停了一段時間,同意了立儲一事再往後等一等,朱謹治的腦疾一直在治療中,他比常人的成長要緩慢許多,但比他自己小時候還是有進步,漸漸能分清人,簡短的一點應酬對話也能撐住,也許哪日找到個神醫,能徹底把他治好了呢;排在他之下的朱謹深是差不多的問題,一個體弱多病的皇帝一樣非社稷之福;至於皇三子和皇四子,連越兩個無過錯的嫡兄立到他們本身就是一項爭議非常大的事,就不說朱謹深了,連朱謹治在朝中都是有支持者的,屆時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口水戰,而隻要上面兩個嫡兄還在,這場口水戰可能都不會有落幕的一天,自然也爭不出個結果來。


重臣們退了一步,不表示皇帝從此就耳根清淨了,因為言官們是不會放過這個既能表忠心又能懟皇帝的好話題的,幾年間都一直陸續在上書,加上重臣們也認為緩立太子是一回事,而皇子們正常的人生大事是另一回事,不能為此都耽誤了罷,比如行冠禮——朱謹治翻過年就二十了,就是按古禮也該行了,再往後拖,難道要說他二十多歲了還不算成年人嗎?


再有,他的婚事也該進入議程了,他不大婚,拖累得後面的朱謹深都不好提,連帶著三皇子朱謹淵也不過比朱謹深小一歲,一步一步地眼看著都要長起來,個個打著光棍,難道天家子還不如尋常百姓家的男丁不成?


朝廷體面上實在不好看。


內閣的楊閣老本來性急,為此急得都找上皇帝死磕了,他的門生張楨也為此事被貶镝到了雲南。


現在沈皇後站出來,她是六宮之首,天下國母,她的進表是往朝臣那邊加上了一塊重重的砝碼,連皇帝也不能無視。


沈皇後此舉太無私了,她所出的皇四子才十一歲,從她本人的利益來說,前面諸皇子的各項權益越拖延著,皇四子越有成長空間,才越好追趕上來。也並不是沒有人猜測皇帝所以壓著前面幾位皇子,就是為了等皇四子長大。


但沈皇後沒有一心偏私自己,她出了這個頭,真是深明大義。


臘八這個時間節點也提得好,祭祖日告太廟,行冠禮向先帝們祭告後繼有人,多現成的好日子,雖然趕是趕了點——隻有半個月了。


但問題不大,朝臣們先前的不斷上書也不是毫無成果,皇子們的成禮冠服從年初的時候就下發到尚衣監去做了,算是皇帝給朝臣的一點交待,隻是大半是糊弄,所以做到年尾了皇帝也不說要擇日行禮,仍使的是一個拖字訣。


——這冠服按說隻要做朱謹治的就好,但因為他的特殊情況,恐怕他獨自行禮時要出問題獻醜,所以是議定了與皇二子皇三子一起的,屆時他便自己糊塗了,也可以看一看弟弟們,跟著弟弟們來。


朝臣們所以大贊沈皇後,與此次冠禮不會有皇四子也有一定關系,皇四子年紀與哥哥們差得有點遠,再帶上他就顯得皇家做事草率不慎重了。


皇帝這回大概是很受觸動,也可能是撐不住了,總之,他沉默了一日之後,做出批示,昭告群臣,準奏了沈皇後的諫言。


舉朝震動,旋即各項準備事宜如陀螺般飛速運轉起來,不但要趕臘八的時間點,更怕錯過了這個店,皇帝又反了悔,下個村不知在何處了。


坤寧宮裡,沈皇後滿眼疼愛地拉著兒子的手:“洵哥兒,你不要眼熱你哥哥們,你放心,娘自然是最疼你的。等過兩年,你獨自再辦一場冠禮,那時你父皇,九卿重臣,文武勳貴,為你冠禮祝禱,目光都在你一人身上,才顯得出你的貴重,比和他們摻和在一起強多了。”


朱謹洵聲音清脆地應了:“是,我都聽母後的。”又笑嘻嘻地道,“母後,我今日去進學,一路所見的人都誇贊母後,說母後賢明厚德。”


沈皇後唇邊露出一絲深深的笑意:“是嗎?”

熱門推薦

破碎又熱烈的

破碎又熱烈的

"我人生唯一的汙點。 就是網戀被騙後。"

心有不甘

心有不甘

周煜然是福利院最漂亮的孩子。紀氏夫婦來領養他時,我處 心積慮讓他們選擇了我。離開那天,我坐在豪車裏,看著他 紅著眼固執地抱著那隻我不要的破布娃娃,一遍遍對我說

情隨事遷

情隨事遷

"前夫出海意外去世,我被扣上克夫的罪名。 就連爺爺都發聲明與我斷絕關系。 失落絕望之時,我差點兒喪了命。 海水寒涼刺骨,是李未遲救我性命,予我愛戀。 婚禮當晚,我才驚覺他是前夫的弟弟,想反悔已來不及。 備孕三年得以懷孕,他從大洋彼岸連夜趕回來和我慶祝。"

面子

面子

"我奶特愛面子,她和老姐妹吹牛,說我爸過年給村裡每個親戚送張一千的超市卡。 為了圓這個謊,我爸咬牙把銀行的定期存款全取了出來。 年夜飯,又殺了兩隻豬一隻羊,請全村免費吃席。 席間,面對眾人的吹捧,我奶喝的飄飄然,拍著胸脯說要給每家安一臺中央空調。 幾十萬的債像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我直接掀了桌子,打算連夜回北京。 我爸卻當眾甩了我一耳光,“咱家又不差這點錢。”"

山靈

山靈

"那年盛夏,我與未婚夫同時考上大學。 可是,就在上火車的前一晚,屬於我的那張錄取通知書不見了。 未婚夫急紅了眼,我卻平淡地開口,「丟了就算了。我去打工,你安心讀書吧!」"

哄騙計畫

哄騙計畫

穿成惡毒女配,但我實在窩囊。怕被報復,每次做任務我都連哄帶騙。強迫男主幫我值日時,我表情崇拜:「哥哥......